top of page

地球科學教具製作與教學示範

多年以來,師大地科的種子們在教育界深耕,對於「怎麼教」、「怎麼互動」、「怎麼評量成效」卓有心得,研發軟硬體、開發教學模組成了大家的共同語言。這一次的工作坊,除了邀請四位不同專長的老師們示範他們最近推出的工具之外,也邀請參與者一同談談:地球科學教學端的現狀與未來!

1. 張俊彥教授的Cloud classroom(CCR)早就廣為使用,並在2019 Horizon Report 被評為 模範機構。但現在,他們更融入AI,推出新的學習平台,稱作AISI。這個平台能做什麼事呢?
(1) 提供議題式探究、批判思辨、媒體識讀素養以及科學探究等學習空間
(2) 提供AI學習助手,提供學習者個別化指導與鷹架,學習者能覺察並調整自己的學習表現,培養自我調整學習的能力。
在這一場分享,張老師和兩位博班學生會示範如何將AISI融入CCR,讓教學更有效益!

​2. 陳卉瑄教授和梁文宗博士在推動地震科學,經由「捕震網」、「台灣地震學園」、「地震速報自己來」合作多年,對於地震知識的推廣、志工運算和教學的研發與推動有不變的熱情。這一次,特別將地震教具以「簡易化」、更「容易教」的方式,與廠商合作推出地震警報器。一人一台教具,完成後可攜帶回家喔!最後亦將開闢一個座談會,邀請梁文宗博士介紹最新的建築物監測計畫。

3. 葉孟宛教授於2023年暑假,代表地球科學奧林匹亞選訓團隊與美國Designation Space Inc. 合作,舉辦全英語的國際營隊。這個營隊除了落實全英語教學與STEM教育,更挑戰組裝私人氣象站的高規格實作體驗。當時學員自行組裝之微氣象站長什麼樣? 可以怎麼操作?又能學到什麼呢? 葉老師將經由氣象站的實體展示(由於材料有限,將分組進行)向大家分享監測微型氣象站探究與實作,更會介紹這個全英語國際營隊今年暑假的活動內容喔~ 

請至教師在職進修網報名:https://www1.inservice.edu.tw/index_login.aspx 
(查詢「地球科學教具製作與教學示範」工作坊)

截圖 2024-02-24 下午12.04.04.png

時間:5月4日 09:30-11:30

地點:師大公館校區 理學院大樓 B103​

​講題:運用雲端教室增進科學素養

講師:張俊彥 教授、蕭聖益 老師/博班生、隋奇融 老師/博班生 (師大科教所)

需自備:有網路的平板或手機

內容:

1. Cloud Classroom 介紹與功能簡介

2. 利用AI進行探究學習 (AISI)
3. 示範教學

4. 學員演示
 

 

時間:5月4日 13:00-14:00

地點:師大公館校區 理學院大樓 B103

​講題:監測微型氣象站探究與實作

講師:葉孟宛 教授 (師大地科系)

​需自備:無

內容:
1. 「監測微型氣象站」製作
2. 利用微氣象站分析與繪製天氣圖
3. 學習活動分享:

除了學習地球的大氣結構與氣候現象外,並可將自製的氣象站用探空氣球施放到不同的大氣高度收集資料、瞭解大氣結構。

未命名_edited.jpg
messageImage_1713952289371.jpg

時間:5月4日 14:00-16:30

地點:師大公館校區 理學院大樓 B103

​講題:地震警報器製作

講師:陳卉瑄 教授 (師大地科系)

(此教具的零件仍在和廠商協調討論中,實體成品將於稍後公佈) 

​需自備:無

內容:
1. 地震警報 vs. 地震預警原理
2. 地震警報器製作與學習單分享

​講題:震動平台製作 [新增]

講師:劉光晏 教授(成大土木系)

內容:
1. 震動平台組裝介紹
2. 震動平台教學設計

 

​講題:市民地震學的現在和未來

講師:梁文宗 博士(中研院地球所)

內容:

梁博士長期推動地震科學,由早期的捕震網(QCN)到現在的結構物監測(QSIS),怎麼讓學生進入資料的世界「玩地震科學」? 這一場將由他的分享帶領,與大家進行互動式的座談(歡迎攜帶平板、筆電、手機)。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