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盡情享受師大地科跨域與友情的饗宴

  • youb1707
  • 2024年4月18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(張俊彥 78級)


 

一晃眼,我在師大地科系也待了35個年頭。適逢地科40系慶,響應陳卉瑄主任的熱血之舉,我也藉此園地分享個人覺得值得回味的事。

 

跨域之旅

地科系的課程內容,涵蓋五大領域以及師資培育相關的科學教育;學生除了可自由探索有興趣的領域外,也有相當多機會可以接受跨領域的訓練。我是公費生,畢業後原本已分發到台北縣,後來決定出國攻讀碩博士學位,改留在系上擔任實習助教一年。服役兩年後,同時申請到「德州農工地質研究所」與「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科學教育研究所」。

 

最後選擇前往奧斯汀的主要原因,是覺得自己的興趣更適合社會科學領域。唯一的困擾是捉襟見肘的經濟情況。很幸運地,由於曾歷經系上的地質與跨域的訓練與培養,覓得德州大學經濟地質局(Bureau of Economic Geology)研究助理的工作。在科教所念碩博士四年的期間,我同時協助「儲集層描述」(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s)計畫,包括分析與解讀三維地震與井測資料,進行地層對比與建立油層模型等跨領域研究工作。奧斯汀的四年,加深了我跨域研究的能力與興趣!

 

民國85年回地科系任教,至今已28年了。這麼多年來,我除了持續科學教育與數位學習的研究外,更勇敢跨入認知、大腦、基因與AI的相關研究。2009年我的團隊發表科學學習的生物(基因)基礎論文,甫刊登於Brain and Cognition期刊,即被New Scientist雜誌線上報導(連結1)。2013年2月該研究獲紐約時報以全版面詳盡介紹(連結2),更成為當日《紐約時報》線上版轉寄文章排行榜第一名。2015年韓國最大的教育電視台「韓國教育放送公社」(Educational Broadcasting System, EBS)特地來臺專訪及拍攝次世代基因序列研究室(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Lab)以製作專題報導;2017年英國BBC「The Why Factor」節目也特地專訪COMT研究;2018年美國華盛頓郵報文章中也引述個人對COMT基因的研究觀點。回想起來,這些都應歸功於大學四年地科系潛移默化的熏陶與培育。

 

友誼長存

地科是個溫馨的小系,老師與同學們的互動較其他系更為頻繁緊密。當年我最愛三位老師的課:胡忠恆老師的地層學(學期成績94分)、傅學海老師的太陽系概論(67分)以及台大海研所范光龍教授的海洋學(88分)。他們的課各具特色與人文情懷。2007年起我與日韓好友,共同創建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,傅范兩位老師也拔刀相助來擔任選拔委員並幫選手上課。因為地科奧賽計畫,我們更成為忘年之交。敝班30年同學會,特邀兩位恩師前來小酌,傅老臨別前的鼓勵雖已成絕響,但永遠令人懷念!


 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2013年教育部科技顧問室補助的基礎科學教育改進計畫,我與嘴砲通藝、儒雅正達、冰箱朝榮、個性傅老、以及慈祥米老合開的「地球科學概論」還獲得當年的優等獎,大家並肩作戰共同完成一項不可能的任務,實是難得的機緣與情誼。



地科成系前幾年的學生人數雖不多,但在校內外的許多競賽中都能屢獲佳績(如啦啦隊與合唱比賽),許多學長姐(如76級張凱瑞與77級黃止紂與覃慧華)至今也都保持聯絡。憶及在系上指導過的學弟學妹們: 83級家莒校長的碩論品質相當高,也讓家莒的髮量驟減,實在是很對不住;回國後任教第一屆的86級學弟妹,想想今年也都年近半百了;88 級幼稚園中目前在美國任教的浩全,是我與現任政大校長李蔡彥共同指導的跨域碩士;89級盈霖是我指導的第一個大專生國科會計畫;93級庭光是紐約時報報導的幕後功臣;97級優秀的佑達與高中最要好同學宗諺開發的CCR (連結3) (CloudClassRoom),是我最寄予厚望,最期待在社會面能有影響的產品;因緣際會的104級…….地科系35年豐富了我的人生。

 

流動饗宴

如同系慶專刊簡短的介紹,我們地科78級,是相當奇葩的一班,除了有兩位校長、一群優秀的中小學教師(可惜多數已退休)、六個國外博士、好幾位工程師外,還有許多不好說,鮮為人知的神奇故事。這些故事當然有待當事人透過文字、系慶時分享出來,否則我們將在系慶酒酣耳熱之際一件一件如數家珍地公布。在這裡我僅就自己的年少輕狂誠實告解:大一下時,沉迷於武俠小說,為了補齊金庸大全,開學後的四個禮拜內,共計翹了80幾節課在男二舍苦練鹿鼎記。普物被點名多次不到卻渾然不覺(因為覺得老師教得那麼X,去上課是浪費生命😉)。結果是,期中考試抱了鴨蛋(物理真的很差),學期成績40分死當……直到大三才把這個必修學分補回來。大二主持系上民歌之夜後,77級莊福泰學長(現任雄中校長)一直稱讚我的主持功力。大三偷渡我這輩子唯一交過的女友(永遠的老婆大人May)去男三舍住過一晚……


 

海明威曾寫過「如果你夠幸運, 在年輕時待過巴黎, 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,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。」 對我來說,巴黎可以置換為師大地科,成為我們永恆的饗宴!

 
 
 

Comments
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
​© 2023 by INDUSTRIAL DESIGN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